《人類的故事》The Story of Mankind | 中世紀
1. 世界的進步
談不上特別幸福,也算不得異常悲慘。除此之外,還能期望他們怎樣呢?主宰著中世紀生活的像大上帝,當然毫無疑問地是按著盡善盡美的方式來安排世界的。如果憑其不可揣測的智慧決定這個世界該同時存在騎士和農奴,那麼作為教會虔誠的兒女,他們是不應該質疑這種安排的。因此,身為農奴的人們也沒什麼好抱怨。如果被驅使得太厲害,他們會像飼養不當的牲畜一樣默默死去。之後,下人們不過是手忙腳亂地做點事情,稍微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況,不然還能怎樣呢?如果這個世界的進步責任是肩負在農奴和他們的封建領主肩上,那我們現在就有可能如12世紀一樣,牙疼了便念一番「阿巴拉卡,達巴拉啊」,靠神秘的咒語抵禦肉體的疼痛。不僅如此,如果正好有一位牙醫試圖用他的「科學」來幫助我們,其結果只能招來我們的憎惡。因為那些邪裡邪氣的東西多半是來自穆罕默德信徒與異教徒「騙術」,當然是既惡毒又無用處的。
1.1. 何為進步
當你們長大之後,你們會發現身邊有許多人不相信「進步」。他們都是些看上去很有思想的傢伙,我擔保他們能滔滔不絕地列舉出一些我們時代的可怕事實,來向你證明「世界從來如此,毫無變化」。不過我倒是希望,你們不要太受這種論調的蠱惑。你看,我們遙遠的先祖幾乎花費了100萬年才學會用下肢直立行走。當他們終於能夠把動物般的咕噥聲發展成可以理解與溝通的語言,又耗費了許許多多個世紀。書寫術——為著未來人類的利益而保存我們思想的技術,缺少了它,人類的任何進步都是沒有可能的,它的發明不過是在短暫的四千年之前。那種馴服自然力為人類服務的新奇思想,僅僅是在你們祖父的時代才出現的。因此在我看來,人類其實是以一種聞所未聞的飛快速度進步著。也許,我們對物質生活的舒適關注得稍微多了一些,但這種趨勢在一定的時候必然會扭轉。到那時,我們會集中力量去對付那些與身體健康、工資多少、城市下水管道和機械製造無關的問題。
我想提醒你們,千萬不要對所謂「古老的好時光」抱有過多的感傷之情。有許多人的眼睛只看得到中世紀留下的壯麗教堂和偉大的藝術作品,往往拿它們和我們時代充斥著的噪音喧囂和汽車惡臭的醜陋文明相比較,得出今不如昔的結論。可這僅僅是事情的一個方面。要知道,在富麗宏偉的中世紀教堂邊,無一例外地佈滿了大量悲慘骯髒的貧民窟。與之相比,連現代最簡陋的公寓也堪稱豪華奢侈的宮殿。是的,高貴的朗斯洛特和同樣高貴的帕爾齊法爾,當這些年輕純潔的英雄上路去尋找聖杯時,他們當然用不著忍受汽油的臭味。可當時另外有著許許多多的其他臭味。穀倉牛欄的味道、扔到大街上的垃圾腐爛發酵的味道、包圍著主教大人宮殿的豬圈的味道,還有那些穿戴祖父傳下的衣服和帽子、一輩子沒享受過擦肥皂的幸福、也絕少洗澡的人們發出的味道。我不願意著力描繪出一副大煞風景、十分令人不快的畫面,不過當你閱讀古代編年史,看到法國國王在華麗高貴的皇宮內悠然眺望窗外,卻被巴黎街頭拱食的豬群發出的沖天臭氣熏得昏倒時,當你看到某本稍稍記載了一些天花和鼠疫橫行的慘狀的古代手稿時,你才會真正明白「進步」詞絕非現代廣告人使用的時髦話。
1.2. 商業的復興
不過,如果不是因為城市的存在,過去六百年來的進步將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我將用比其他各章稍長一點的篇幅來談論這個問題。它太重要了,不可能像對待單純的政治時間那樣,用三、四頁文字便概括了。
古代的埃及、巴比倫、亞述都是以城市為中心的世界,古希臘則完全是由許多小城邦組成的國家,而腓尼基的歷史幾乎就是西頓和提爾這兩個城市的歷史。再看看偉大的羅馬帝國,它遼闊的行省無非是羅馬這個城市的「腹地」。書寫、藝術、科學、天文學、建築學、文學——這是一個可以無窮開列的名單,它們全都屬於城市的產物。
在整整四千年的漫長歲月裡,我們稱為城市的這個木製蜂房,其間居住著大量像工蜂一樣生活勞碌的人群,它一直就是世界的大作坊,它出產商品,推動文明,催化文學與藝術。可隨後就到了日耳曼人大遷移的時代。他們滅亡了燦爛一時的羅馬帝國,一個勁兒地焚毀他們並不理解的城市,使歐洲再度成…
2. 中古世紀:野蠻人的社會
世界末日
版畫 中世紀對於基督教世界來說,每一個千年的結束都是一次考驗,在每一個世紀之末總有一些人擔心世界末日來臨的預言變成現實,甚至會此演變為一種集體的歇里。人們也曾擔心世界將:1500年終結,於是如圖所示有關大劫難的圖畫廣為流
對於生活在13世紀的男人和女人們來說,來世的世界——是美妙幸福充滿著金色光線的天堂,恐怖苦難燃燒著充滿惡臭的地獄,它們絕非是一句騙人的空話或模糊難懂的神學言辭,它們是活生生的事實。無論是中世紀的騎士,還是自由民,他們都把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來為來世生活做準備。我們現代人是在歷經充分勞作與享樂的一生後,以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特有的平靜安詳,準備迎接一個充滿尊嚴的死亡。待大限到來之際,我們一邊回首自己60年的工作與努力,一邊帶著一切都會好轉的心情悠然長眠。
可在中世紀,咧嘴微笑、骨骼格格作響的死神卻是人們經常的伴侶。他用恐怖刺耳的琴聲驚醒睡夢中的人們;他悄無聲息地坐上溫暖的餐桌;當人們帶著女伴外出散步時,他躲在樹林和灌木叢後面向他們發出心居叵測的微笑。如果你小時候不是聽安徒生和格林講的美麗動人的童話,而是聽可怕得令人毛髮倒豎的鬼怪故事,你一樣也會終其一生活在對世界末日和最後審判的恐懼之中。這正是發生在中世紀兒童身上的現實情形。他們在一個充滿妖魔鬼怪的世界裡生活,天使總是曇花一現。有時,對未來的恐懼使他們的心靈充滿謙卑和虔誠。可更多的時候,恐懼使他們變得殘忍而感傷。他們會先把所攻佔的城市中全部的婦女兒童殺掉,然後舉著沾滿無辜者鮮血的雙手虔誠地前往聖地,祈求仁慈寬厚的上帝赦免他們所有的罪行。是的,他們不僅祈禱,他們還流出痛心的淚水,向上帝承認自己就是最可惡的罪人。但是第二天,他們又會去屠殺整整一營的撒拉森敵人,心中不存一絲半點的憐憫。
當然,十字軍是以戰爭為使命的,騎士遵循的是與普通人不盡相同的行為準則。可在這些方面,普通人與他們的主人並無二致。他同樣像一匹生性敏感的野馬,一個影子或一張紙片都能使他輕易受驚。他能夠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地為人驅使,可當他在狂熱的幻想中看見鬼怪時,他會驚嚇不已地跑開,做出可怕的事情來。不過,在評判這些善良的人們時,最好先想一想他們生活的不利環境。他們其實是些沒有知識的野蠻人,裝出一副彬彬有禮的文雅樣子。查理曼大帝和奧托皇帝雖然名義上被稱為「羅馬皇帝」,可他們和一位真正的羅馬皇帝相比,比如奧古斯都或馬塞斯·奧瑞留斯,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正如剛果皇帝旺巴·旺巴和受過高度教養的瑞典或丹麥統治者之間的天壤之別。他們是生活在羅馬帝國輝煌古跡上的野蠻人,古老的文明已經被他們的父親和祖父們摧毀,使他們沒機會接受。他們目不識丁,對那些如今連12歲的小孩都耳熟能詳的事實,他們卻一無所知。他們不得不從一本書上尋求所有的知識,這本書就是《聖經》而《聖經》中能夠把人類歷史向好的方向引導的部分,是《新約全書》中那些教導我們愛心、仁慈和寬恕的章節,這是中世紀的人們所不大讀到的。
3. 中世紀的科學
後院去抓幾條毛蟲,觀察這種奇怪的生物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巢穴裡是如何生活的。即便是艾伯塔斯·瑪格納斯或托馬斯·阿奎那樣的一流學者,他們也從不問問巴勒斯坦的鱘魚和馬其頓的毛蟲與生活在歐洲的鱘魚和毛蟲是否存在著習性上的差異。
有時很偶然的,一個特別好奇如羅傑·培根式的人物出現在學者們的討論會上。他拿著古怪的放大鏡,還有看起來相當滑稽的顯微鏡,並眞的捉了幾條鱘魚和毛蟲到講台上。接著,他開始用自己的古怪玩意兒觀察起那些令人反感的生物來了,還邀請與會的學者們也湊近來看看。他手舞足蹈、口沫橫飛地向他們證明眼前的鱘魚和毛蟲與《聖經》或亞里士多德談到過的生物是有區別的。於是,尊貴的學者們紛紛大搖其頭,心想培根這傢伙走得太遠了,多半是被什麼東西迷了心竅。如果這時培根竟斗膽宣稱:一小時實實在在的觀察抵得上對亞里士多德的十年苦研,並且還說那位著名希臘人的著作好雖好,但還是別翻譯的為妙,學者們就會真的害怕得不得了。他們趕忙去找察,告訴他們說:「這人對於國家安全可是個莫大的危險!他讓我們學希臘文好閱讀亞里士多德的原著。他幹嘛對我們的拉丁——阿拉伯譯本心懷不滿?我們這麼多善良虔誠的信徒幾百年來都讀這個譯本,他們不是一直很滿意嗎?還有,他竟然對魚和昆蟲的內臟非常著迷!他多半是個存心險惡的巫術師,妄圖用他的巫術迷惑人們的頭腦,把世界的秩序搞亂!」他們說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把負責捍衛和平秩序的警察也嚇住了,於是趕緊頒佈禁令,禁止培根在十年內再寫一個字。可憐的培根大受打擊,當他恢復研究後,便記取了一個教訓。他開始用一種古怪的密碼寫書,讓自己同時代的人一個字也看不懂。當時,因為教會一直嚴防人們問出一些可能導致懷疑現存秩序或動信你的問題,所以用這種密碼的把戲非常流行。
死神與守財奴
希羅尼穆斯·博斯 1485~1490年畫面表現了爭奪守財奴靈魂的主題。死亡已經推開了房門,救主依舊發出呼喚,天使試圖將臨終的守財奴引向十字架,但他仍舊向魔鬼遞來的錢袋伸出了手。畫面前景扔著的盔甲、華服是他曾經身份的代表;畫面中部的他已經衰老,放進巨大保險箱裡的金幣正被魔鬼戲耍。當人把金錢看得過於重要了,所帶來的後果一定是慘痛的。重商主義正是這樣,它導致了巨大的災難。
不過,這種愚民的作法並非出於險惡用心。在那個時代的異端思想搜尋者心裡,其實湧動著一種非常善良的感情。他們堅定不移地相信,現世生活不過是為我們在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做準備。他們深信,瞭解過多的知識反而使人感到不安,讓心靈充滿危險的念頭,讓懷疑的火種在腦中慢慢滋長,結果必定走向毀滅。當一個中世紀的經院教師看到他的學生離開《聖經》和亞里士多德啟示的正統思想,走入危險的迷途,想自己獨立研究一些東西時,他會感到異常不安,就像一位慈母看見年幼的孩子正在走近滾熱的火爐。她知道,如果任由孩子觸摸火爐,他一定會燙傷手指,因此她必須千方百計地把孩子拉回來,如果情況危急,她得不惜使用強力。不過她是真心愛他的孩子,如果他願意乖乖聽話,服從她的命令,她會盡自己的一切力量來為他好。至於中世紀的靈魂捍衛者們,他們的作為和情感一如這位慈母。
4. 前中世紀人們的世界觀
動搖中世紀的黑死病
1348年爆發的黑死病奪走了 1/3 歐洲人的生命。這場可怕的瘟疫致使歐洲發生了某些結構性的變化。勞動力的急劇減少使得過去的農奴可以尋找更好的主顧或變成租用土地的佃農。由於有大量的神父也染病死亡,從而動搖了「瘟疫是上帝對罪人的懲罰」這一基本觀念,使得天主教會對人民的精神控制被嚴重削弱。從醫學領域開始,人們開始背離教會的刻板教條,試著用科學的方法解釋世間的問題。這場黑死病帶來的最直接結果是開啟了宗教改革的大門,並讓文藝復興變成可能。圖為布拉格附近的一座傾斜的「屍骨教堂」,裡面存放著3萬具當年死於黑死病的人的骸骨。
世界充斥著明爭暗鬥,還有一大群野心勃勃向上爬的投機家。既然末日審判的日子就快來臨,到那時塵世的財富將變得毫無意義,壞騎士會被打到地獄的最深處接受烈火的懲罰,而善良的農奴終將進入金光燦燦的天堂。那麼,競爭有什麼必要呢?
一句話,中世紀的人們被要求放棄部分思想與行動的自由,以便他們可以從身體和靈魂的貧困中享有更大的安全感。除少數例外,大多數人都不反對這種安排。他們堅信,自己只不過是這個星球上的短暫過客——他們來到此地,無非是為另一個更幸福、更重要的來生做準備的。他們故意背過身去,不去看遍佈這個世界的痛苦、邪惡與不義,好不擾亂他們靈魂的平靜。他們拉下百葉窗,遮擋住太陽炫目的光線,好讓自己能一心一意地閱讀《啟示錄》中的章節。這些文字正在告訴他們,只有天堂之光才能照亮他們永恆的幸福。面對著大部分塵世的歡樂,他們閉上眼睛,不看、不想、不受誘惑,為的是能夠享有就在不遠處等待他們的來生的歡樂。他們視現世的生命為一種必須忍受的罪惡,把死亡作為輝煌時刻的開始而大加慶賀。
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從不為未來擔心,他們努力生活與創造,試圖就在今生今世、就在這個世界上建立起自己的天堂來。他們做得非常成功,把生命變成了一件極其愉快、極其享樂的事情。當然,享有這些快樂的是那些碰巧沒有成為奴隸的自由人。及至中世紀,人們又面對另一個極端。他們在高不可及的雲端之外建立起自己的天堂,把眼前的世界變成了所有人的淵藪,無論你高貴也罷,卑賤也罷,富裕也罷,貧窮也罷、聰明能幹也罷,愚蠢麻木也罷,無一例外。現在,終於到了鐘擺朝另一個方向擺動的時候了。具體情形我將在接下來的章節告訴你們。
5. 宗教的與世倶變
胡氏宗祠
安徽績溪 萬夏 攝影中國的宗族制度根源於儒家的思想,它提供了一種基本穩定的道德和社組織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封建社會的基礎。對祖宗崇拜的根本目的是敬祖收宗,於是家廟(宗祠)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只有王侯才有設宗祠的權利(儒教的創始人孔子的祠堂除外),直到程朱理學盛行的明代,平民才被允許設家廟。到清代,各種宗祠已遍布村,並且一般是當地最華麗的建築。宗祠不但是祭祀祖先的地方,還常常用於聚會和設立學堂。圖為位於中國安徽省績溪縣坑口村的胡氏宗祠內景。該宗祠建於明清兩代,極其華麗壯觀。
大部分宗教都是與世俱變。基督最初教導人們要謙卑、溫順、棄絕世俗的野心和慾望,可當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15個世紀之後,基督教會的首腦卻在耗費上百萬的金錢修建豪華宮殿,這與最初伯利恆淒涼的馬槽何止天壤之別!
老子以類似金律的思想教導人們。可是在不到3個世紀後,無知的大眾卻將他塑造成一位異常可怖的上帝,將他充滿智慧的思想掩蓋在迷信的垃圾堆下,使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變成了一長串憂慮、害怕與恐怖的事物。孔子教導學生孝順父母的美德。不久,他們對追思死去的父母們的興趣便開始超過了他們對於兒孫幸福的關注。他們故意背對未來,卻極力對過去的無盡黑暗投以深深的注視。這樣一來,祖先崇拜開始成為一種正當的宗教儀式。為了不驚擾埋葬在陽光充足、土地肥沃的山坡向陽面的祖先,他們寧願將小麥和水稻種植在土壤貧瘠的山坡陰面,即便明知有可能長不出任何東西也是如此。他們情願忍受饑荒的痛苦,也不願意褻瀆祖先的墳墓。
與此同時,孔子充滿智慧的警句深入到越來越多的東亞人民心中。儒教以其深刻的格言和精闢的觀察,給每個中國人的心靈抹上了一層哲學常識的油彩。它影響著他們一生的生活,不管是在煙氣騰騰的地下室裡的洗衣工,還是居住在高牆深宮之內的管轄廣袤地域的統治者。在16世紀,西方世界裡狂熱但不夠文明的基督徒們,第一次與東方的古老教義面面相對了。早期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看到寧靜和平的佛陀塑像及年高德劭的孔子畫像時,根本不懂得向這些偉大的先知表示最起碼的尊重,只是報以輕描淡寫的一笑。他們輕易地得出結論,這些奇怪的神祗是惡魔的化身,代表著偶像崇拜和異教的旁門左道,不值得基督的真正信徒們加以尊敬。而一旦佛陀或孔子的精神阻撓了他們的香料與絲綢貿易,歐洲人便以堅船利炮攻擊這些「邪惡的勢力」。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已經生出了惡果,它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充滿敵意的遺產,對我們將來並無任何好處。
6. 出遊感苦
悉達多被稱作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
悉達多在乘車出遊時,因見到衰老的現象而驚恐,再也沒有遊玩的心思,他的七寶輪車不能將他度到幸福的彼岸。
佛教七苦:
- 生、老、病、死。
- 怨憎會(不得不相處的討厭鬼)、
- 愛別離(失去所愛之人)、
- 求不得。
7. 俄羅斯的起源
俄羅斯的起源 房龍 手繪圖
西元三、四世紀的旅行者也會提到過他們。要不然,他們的行蹤也將和1800年的內華達印第安人一樣,根本不為外界所知。不幸的是,一條便利的商路縱貫了這個國家,擾亂了這群原始居民和平寧靜的遊牧生活。該商路是連接北歐與君士坦丁堡的主要道路,沿波羅的海至涅瓦河口,穿過拉多加湖,順沃爾霍夫河南下,之後橫渡伊爾門湖,溯拉瓦特小河而上,再通過一段短暫的陸路行程至第聶伯河,最後沿第聶伯河直下黑海。斯堪地納維亞人最早發現這條路線。在西元9世紀的時候,他們開始在俄羅斯北部定居,就像其他北歐人為獨立的法國和德國打下了最早的根基一樣。不過在西元862年,北歐人有三兄弟渡過波羅的海,在俄羅斯平原上建立了3個小國家。三人裡面,一個叫魯克的活得最長。
蒙古騎兵
中國畫14世紀蒙古騎兵素以善騎著稱,這招反身使箭幾乎所
有的蒙古騎兵都會使用。
他吞併了兩位兄弟的國土,在北歐人首次到達該地20年後,建立起第一個以基輔為首都的斯拉夫王國。由於從基輔到黑海只需很短的路程,不久後,一個斯拉夫國家出現的消息便在君士坦丁堡流傳開來。這意味著熱切饑渴的基督傳教士們又有了一片傳播耶稣福音的處女地。他們放手大幹起來。拜占廷的僧侶紛紛沿第聶伯河溯流而上,很快就深入了俄羅斯腹地。他們發現,這兒的人民居然還崇拜著一些居住在森林、河流及山洞裡面的奇怪神祗。於是,僧侶們便跟他們講解耶穌的故事,勸他們皈依。這裡確實是傳教的好地方,因為羅馬教會的人正忙於教化野蠻的條頓人信仰基督,無暇理會遙遠的斯拉夫部落,無人競爭的拜占廷傳教士們於是毫不費力地收編了他們。就這樣,俄羅斯人很自然地接受了拜占廷的信仰,接受了拜占廷的文字,並從拜占廷吸取了關於藝術和建築的最初知識。由於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遺跡)已經變得非常東方化,失去了原有的歐洲特點,俄羅斯受其影響,相應地蒙上了許多東方的色彩。
7.1. 蒙古入侵
從政治上講,這些在遼闊的俄羅斯平原興起的國家命運多舛,遭遇了許」多困難和折磨。按北歐習俗,父親留下的遺產總是由所有兒子平分。待父親一死,一個建立時本來就面積不大的國家被分為七八份,而兒子們又循例將自己的財產分給下一代子孫。在此情形下,這些相互競爭的小國總是陷於彼此的爭吵與內鬥中,於是,混亂成了當時唯一的秩序。當火光映紅東方的地平線,告訴人們一支亞洲蠻族入侵消息時,局面已變得無可挽回。這些小國實力太弱,又過於分散,面對強大的敵人根本無法組織起像樣的防禦或反擊。
8. 兩個擲彈兵
《兩個擲彈兵》是由海涅填詞,舒曼作曲的一首歌曲,歌曲寫於拿破崙時代。
出自有充分理由憎恨拿破崙的藝術家之手。聽完之後閉上眼睛回味,也許能體會到1000本歷史傳記都不能告訴你的東西。
1 | 兩個擲彈兵踏上歸途, |